-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曾文培

早在年初,「塞德克·巴萊」這部電影還未上映前,基金會就已經籌畫這次十月一日「紋面家族再現 紋面文化傳承」的活動。在此之前,我對原住民文化的了解,僅限於書本的知識,歷經幾次上山拜訪紋面耆老,才發現原住民文化不是只有小米酒、跳舞、或是出草殺日本人,每個人都如同一部台灣近代史,更重要的是紋面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責任及技術的傳承,由少年蛻變成大人的一個印記。有一位紋面阿嬤就拿出一條她親手織的布,告訴我們這就是她能紋面的原因。

此外,在拜訪的過程中,我們也驚訝的發現,並不是所有泰雅紋面族群都仇視日本人,當然有的耆老認為日本人會打人,但也有的表示,日本人來了之後,他們的生活變好且有秩序,我想這應該就是兩個不同文化交流後所產生正反不同反應的結果。

其實大部分的紋面耆老都住在深山,生活條件並不好。尤其是最高齡107歲的阿嬤,送走了自己的先生及孩子,只剩兩姐妹相依為命,他在面對人生最後這段路的孤寂,卻能快樂地唱出宿命的豁然。

這次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將7位紋面耆老中的6位一起邀請到山月邨完成了祖靈祭典,絕對是空前也應該是絕後的一次。所有參加的同學都應該慶幸,我們能親眼見到台灣近代史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也讓同學們了解文化的傳承是要靠年青人來繼續努力,沒有傳承,任何文化都有可能消失,而且不同文化,藉由初步認識,進而了解,最後才會去關心。有鑑於此,基金會也將繼續辦理各項文化活動,讓參予者都能對傳統藝術及文化傳承盡份心力 。

最後要感謝文史工作者:田貴芳及田貴實兩位老師、彼得洛嗚嘎講師、原住民電視台的馬紹阿紀台長、泰雅染織文化園區的弗耐瓦旦先生等對此次活動的協助,也因為有他們,紋面文化才得以延續下去。

[ 論述 ]政黨政治 文/陳敏鳳(資深媒體人)

一、前言 

知名的英國多元國家論政治學者柏克(E.Barker)指出「政黨乃社會與國家之間的橋樑」,因此一個國家的政黨運作優劣,絕對與國家政治的優劣,習習相關,政黨對一國政治體系運作具有重大作用。

台灣政黨政治的運作軌道,從民主化以來,一直與所謂人民期待有距離,過去存在是朝大野小,政黨政治無法取得平衡資源和支持。2000年後,朝野政黨已分別執政,雖然版圖仍有大小,但差距已拉近,但政黨政治仍然陷入所謂的藍綠爭鬥,並沒有出現人民理想的政黨政治運作軌跡。

雖說人民的期待中理想的運作制度,究竟存不存在,有不同的答案,但四年前實施的立委新選制,顯然就是想要朝著比較好的制度修正,出現比較接近理想的政黨政治。

單一選區兩票制,已經實施一屆,當初修改選制想要達成的正向功能,就是讓中間和理性的聲音當道,減弱藍綠惡鬥的負面影響。而當時修改選制時,也討論新的選制可能要承擔國會議員更地方化的風險,如今已經快要滿屆,政黨並且已經進行新選制的第二次黨內初選提名,新選制的利弊似乎有一些端倪浮現。

究竟新立委的選制,是不是達到當初期待的正向效果,當時評估的負面效應和風險,是不是遠比預期中來的大,也許實施的時間並不太長,但確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議題。
二、新選制並未帶來新政治

明年二月,新一屆的立法委員又要走馬上任,這代表台灣立委新選制實施已過了一屆。但是,四年前,大家期待新選制帶來的台灣新政治、新氣象,根本是一場夢境。四年了,台灣的政治依然是藍綠對立嚴重,政黨政治也依然暗淡無光,喚不起人民參與的熱情,離人民的期待仍如幾萬光年遠。

立委數額大幅縮減,從225席減到113席,達成減半目標,立委選區也由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其間過程幾經政治波折和朝野協商,當時最大的動力,無非就是要改革台灣的政黨政治,少一點藍綠之間的惡鬥,希望藉著贏得選區裡的大多數,而讓政治人物言行可以向中間靠攏,減少對立,趨近一個比較符合理想、符合選民期待的境界。 more...

[ 論述 ] 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  文/陳敏鳳 (資深媒體人)

台灣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政黨的不分區立委究竟應該要如何提名,成為最近的新聞話題。
隨著年底選舉的腳步逼近,各政黨提名的區域候選人多已就位。接下來就是準備選拔不分區的候選人,因此,本文擬就選拔不分區候選人的戰略意涵,加以分析,以供所有政黨參考。
顧名思義,「全國不分區立委」與區域立委,在本質上原就是有區分的。區域立委是從選區中產生,代表的是地區的利益。而「全國不分區立委」則應該是代表全國性的利益,換言之,在制訂政策或法案時應該多思考國家利益。國會中如果有一群人能代表選區利益,而另一群人則為國家利益把關,如此,政策或法案才能保持平衡,兼顧各方利益。因此,「全國不分區立委」的選拔標準,自應和區域立委的提名標準有所區分。
一個好的「全國不分區立委」,應該有全國性的視野或經驗,在「全球化」呼聲甚囂塵上之際,如能有國際化的眼界更加。此外,國會是審議法案或決定重大政策的場域,隨著政治越來越專業化之際,如果不分區立委能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對於國會走向專業化,必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從戰略的觀點看,「全國不分區立委」對一個政黨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
首先,不分區立委代表政黨的形象:「全國不分區立委」是政黨挑選出來的,是代表政黨的門面,也決定了政黨形象的好壞。由於「不分區代表」的這種「政黨代表性」,其形象好壞常影響選民的投票態度。選民常因為不滿意「不分區代表」的名單,而不願在區域選舉中支持某一政黨。因此,政黨應慎擇其「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其次,「不分區立委」是政黨甄拔人才的重要管道:政黨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為國甄拔人才。選舉是民主政治中甄拔人才的重要管道,在區域選舉中,政黨必須按實力原則來提名,對於候選人品質也許無法全然管制,但「不分區候選人」則完全由政黨選拔,此時,政黨應有甄拔和培養人才的戰略思考,在「人才競爭」的環境中,將全黨菁英列名於名單中,讓選民知道,政黨提供何種人才為民服務,選民是否安心將國家政治領導交給這些人才手中。
從培養人才的觀點看,一個政黨能否永續發展,就在於其人才培養能否源源不斷。「不分區立委」可以是未來政黨執政時政務官的來源,也可以是未來區域選舉時的預備人才,因此,「不分區立委」原則上應只擔任一屆,經過培養一屆後,下一屆就應該參與選戰,才不會失去培養人才的目的。
第三,「不分區立委」是政黨政策辯護的戰士:國會議員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辯論,尤其是政策辯論,無論是在議場中,或是在媒體的叩應節目中,如果缺乏能言善道、具有專業知識和說服能力的國會議員,不但無法以理服人,而且對政黨的整體形象也無法產生提升的作用。
國民黨執政數十年,號稱「人才濟濟」,可是,在下野後,才發現過去十餘年培養的人才,許多人不願戰或不敢戰,也有許多人不能辯或不擅辯,於是,民眾不禁要問:國民黨人才何在?從未來「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中,民眾當可看出國民黨是否具有新時代的新思維。希望國民黨不要讓所有對她仍有期待的人失望,希望「不分區名單」不再是派系分贓、或籠絡妥協的產品。more...


分隔線
 
 紋面家族再現 紋面民族文化傳承活動 文/姚家宇

憶起今年五月由本會曾文培副執行長領軍,在泰雅文史工作者佛奈.瓦旦的陪同下,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為了紋面傳承活動來到了苗栗泰安鄉天狗部落拜訪台灣碩果僅存的6名泰雅紋面耆老,雖然幾位耆老年事已高行動略為不便,但對於我們的邀約卻依然熱情的一口允諾,還不停的分享著自己的故事。
10月1日、2日活動當天,除接受邀請的紋面耆老及青年外,花蓮當地文史工作者及阿美族頭目等皆熱情出席本活動,為紋面傳承活動增添豐富的色彩。
本活動中除十分精彩的紋面活動傳承外,更是邀請到了原住民電視台台長馬紹阿紀、紋面文史工作者彼德洛.嗚嘎、泰雅紋面文史工作室田貴芳老師等重量級貴賓講師,參與活動的同學都帶著滿足的笑容漫步離開布洛灣。

 
《好書介紹》咱的土地,咱的詩--台語地誌詩集

今年,適逢建國百年,希望能夠突破既有的框架與作法,詩集封面
遂在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戴華萱主任等人的協助下,
基金會邀請了17位久在臺語文學界享有盛名的詩人,
以臺灣之山川河海作為背景,刻畫及記錄家園的故事與人文情感,
出版了《咱的土地,咱的詩──台語地誌詩集》一書,
希望能夠透過詩集的出版,讓大家用不同的角度與思維欣賞臺灣的美。

本詩集共結集李魁賢、李勤岸、林央敏、路寒袖、莫渝、林沈默、方耀乾、利玉芳、李長青、周定邦、周華斌、柯柏榮、A-hi(陳廷宣)、陳金順、陳建成、陳政彥、陳潔民等十七位著名台語詩人的作品,並有向陽、張良澤與蔡詩萍的推薦序。向陽說「這本《咱的土地,咱的詩──台語地誌詩集》是一本誠精彩的選集,咱會得透過台灣詩人的作品,看見咱台灣的土地」、「詩人的作品,每一篇攏真深刻,就若親像印佇咱心肝頭的圖仝款。這是台灣詩人對台灣土地的現代褒歌,是咱雙跤踏著的土地美麗的讚詞」。

意者請電洽:(02)8789-4812轉104 承思

 
《好書介紹》 後ECFA時代台灣農業新思維

主編:簡明哲、雷立芬、陳育信、黃炳文、楊明憲,

總校閱:林建煌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 訂價:250元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已經簽訂,所有的疑慮應該都已經獲得澄清;特別是開放大陸勞工以及農產品的部份,政府確實守住承諾。但是隨之而來是否有「黃金十年」可期,或是「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的美好未來,才真正要考驗各個產業的應變性與創新力。 本基金會即邀請國內農業產、官、學界之專業人士集思廣益,為農業政策提出因應客觀環境轉變的建言。論壇進行中,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多次被提起,因為隨著經濟發展程度逐漸成熟,人們在物質生活充分獲得滿足後,更需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雖然農業已經不是台灣經濟的重心,但是沒有農業,就沒有農民,多元而文明的社會,萬萬不能讓某一群人因為失去謀生的機會而失去幸福。農業的重要性已經在本論壇被確認,期望透過政策建議,讓全體百姓都能在農業遇見幸福。

意者請電洽:(02)8789-4812轉104 承思

《好書介紹》兩岸經貿新契機—金融與智慧財產篇

 主編:劉碧珍、劉復國、葉國俊、左正東,總校閱:林建煌  

出版時間:2010年09月 訂價:250元 隨著兩岸對於ECFA的談判陸續完成,台灣能否在ECFA的基礎上繼續推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洽簽和參與多邊經貿協定,特別是如何強化和東南亞地區的雙邊和多邊關係,進入以東協為主體的東亞區域整合架構,儼然成為朝野殷切期盼的重要目標。 為謀劃台灣對於東亞區域整合的參與策略,我們自九十八年下半年起,即展開本論壇之規劃,分別從區域制度、經貿議題、和跨區域合作三方面探討ECFA簽署之後如何賡續推動參與東亞區域整合。 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書之出版,擴大各界對此問題的認識,從而能舉全民之力讓台灣站回東亞經貿發展的火車頭。

意者請電洽:(02)8789-4812轉104 承思

 

《好書介紹》【東南亞區域整合--後ECFA時代的新方略】

 

主編:王偉霖,總校閱:林建煌  訂價:250元

  在關注兩岸關係的同時,更值得我們警覺的是,台灣的國際經濟競爭力,在兩岸經貿往來中,是否仍具備絕對之優勢?目前台灣總體經濟社會環境居於劣勢,在內部,社會結構改變,經濟成長趨緩,失業率高;在外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使台灣面臨邊緣化的威脅,外資投入意願降低,致使台灣腹背受敵。因此,提昇台灣國際經濟競爭力之優勢,與擴展國際經貿空間是為刻不容緩之議題。

  兩岸經貿論壇針對當前民眾生計、經濟發展及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等三大面向,羅列「金融監理」、「銀行業市場准入」、「證券產業」、「ECFA保險業談判」、「債務清理制度」及「智慧財產權」等六項兩岸經貿議題進行討論;同時針對兩岸經貿交流對台灣發展的影響,台灣應如何準備與因應,以及兩岸間應如何協商討論都在此次兩岸經貿論壇中有所論述。兩岸關係特殊,經濟量體懸殊,正視兩岸經濟規模與制度之差異,有助於兩岸經貿交流發展。

  發展兩岸經貿與進軍國際市場,台灣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期許大家能共同努力為台灣找出一條永續發展的道路。

  意者請電洽:(02)8789-4812轉104 承思

 

 
《本會各項活動簡介》

『新台灣人盃』台語辯論賽

1.目的:
(1)透過辯論賽促進青年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2)保存及發展台語文化
2.舉辦時間:每年四到五月

大專院校民主研習營

1.目的:推廣民主教育
2.舉辦地點:大台北
3.舉辦時間:每年九月到隔年二月,籌備期程四個月,執行期程五天(含駐站)

各型學術研討會

1.目的:因應多元社會發展,從學術角度探討各項社會議題
2.舉辦地點:各地(以台北為主)
3.舉辦時間:每年六場,籌備期程一至三個月,執行期程半天到二天

咱的網工作坊

1.目的:透過公民記者採訪活動,培養學員觀察及發現台灣之美
2.舉辦地點:全台各鄉鎮市
3.舉辦時間:每週一場,籌備期程二個月,執行期程三天(週)(含駐站)

     會 訊 發 刊 資 訊

2011年10月25日
第四十七期

     前 期 會 訊 資 訊
第四十六期(2011/08)
第四十五期(2011/08)
第四十四期(2011/07)
第四十三期(2011/06)
第四十二期(2011/05)
第四十一期(2011/04)
第四十期(2011/03)
第三十九期(2011/02)
第三十八期(2011/01)
第三十七期(2010/12)
第三十六期(2010/11)
第三十五期(2010/10)
第三十四期(2010/09)
第三十三期(2010/08)
第三十二期(2010/07)
第三十一期(2010/05)
第三十期(2010/04)
第二十九期(2010/03)
第二十八期(2010/01)
第二十七期(2009/12)
第二十六期(2009/11)
第二十五期(2009/10)
第二十四期(2009/09)
第二十三期(2009/08)
第二十二期(2009/07)
第二十一期(2009/06)
第二十期(2009/05)
第十九期(2009/04)
第十八期(2009/03)
第十七期(2009/02)
第十六期(2009/01)
第十五期(2008/12)
第十四期(2008/11)
第十三期(2008/10)
第十二期(2008/09)
第十一期(2008/08)
第十期(2008/07)
第九期(2008/06)
第八期(2008/05)
第七期(2008/04)
第六期(2008/03)
第五期(2008/02)
第四期(2008/01)
第三期(2007/12)
第二期(2007/11)
創刊號(2007/10)
     漫 畫 小 品
     訂 閱 電 子 報
     活 動 洽 詢 資 訊
歡迎來電洽詢
02-87894812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 創刊號:2007年10月25日 ● 最新期數:第四十七期2011年10月25日
發行人:張 珩 ● 總編輯: 須文蔚 ● 副總編輯:簡明哲、左正東、曾文培、劉德明、蕭巧怡
編 輯:吳承思、姚家宇
聯絡電話:+886-2-87894812 ● 傳真專線:+886-2-87894815 ● 地址:110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號16樓1600室
財團法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電子報 ● 投稿信箱: cat@newtaiwanese.org.tw訂閱/退閱